大师福生殖机构

“鸡娃”以后才明白: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逼着他勤奋

更新时间:2023-02-24 16:01点击:

“鸡娃”以后才明白: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逼着他勤奋
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,已经“卷”到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了。

我家小区里一个宝爸,春节期间天天逼着他10岁的儿子学习,并且每天在小区群里“打卡”,美其名曰“让街坊邻居一起监督”,实则是想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。

看他发出来的学习计划表,5点起床早读、6点背单词、7点写数学题、8点练书法、9点练钢琴……将孩子的一整天安排得满满当当,直到晚上9点,孩子才有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。

“鸡娃”以后才明白: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逼着他勤奋

可怕的是,小区群里还有不少家长效仿,称赞这位宝爸有规划,并且纷纷给自己的孩子制定高强度的春节学习计划。然后,家长们抓拍孩子“刻苦学习”的画面发到社交网站,引来一片称赞。孩子却只能欲哭无泪,叫苦连天。

生活不会背叛努力的人,天道酬勤的道理谁都懂,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逸恶劳,但是想方设法逼着孩子去勤奋,忽视了主观能动性,真的有用吗?

“鸡娃”以后才明白: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逼着他勤奋

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逼着他勤奋

勤劳刻苦的中国人,骨子里流淌的血液都迸发着努力向上的气息。“越努力,越幸运”也成了家长鸡娃的口头禅之一。

“不能输在起跑线上。”

“现在不努力,将来一定会后悔。”

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……”

这些心灵鸡汤,有多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过?

当然,逻辑没错,付出的越多,收获的也越多。可是,很多家长忽视了一点,努力不仅仅是用时间来衡量的,外部的推动力量再强大也只是暂时的。

用尽所有力气推着孩子往前走,让孩子一天24小时像个陀螺一样转不停,白天上学、晚上辅导班、周末兴趣班,不断压缩孩子休息和娱乐的时间,只会过度消耗体力和精力,最后反而拖垮了孩子。

“鸡娃”以后才明白: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逼着他勤奋

《中国青年研究》曾经做过一项调查,发现00后的孩子每周课外学习的时间长达17小时,是90后孩子的3倍。可是,孩子们是心甘情愿的吗?很明显,大部分孩子都是被逼的。

他们压力山大,他们精疲力尽,他们渴望自由……他们不懂,为什么自己停下来休息几分钟,爸爸妈妈就暴跳如雷?他们不懂,为什么自己连支配时间的一点点权利都没有?

家长也不懂,明明自己已经一刻不松懈地盯紧孩子学习了,为什么成绩还是这么差?明明自己为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了一切,为什么孩子还抱怨?明明孩子已经很努力了,为什么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?

“鸡娃”以后才明白: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逼着他勤奋

其实,一切罪恶的源头都在于低效勤奋。在低效勤奋的恶性循环中,家长占据主导地位,无视孩子的意愿,不顾一切地推着孩子往前冲。孩子身心俱疲,却又无力反抗,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。

然而,这条路长什么样,孩子根本没来得及看清楚。路边的果实,孩子也没有力气去采摘。走着走着,家长退出,孩子失去了方向和动力,就会慢慢停下来,最终止步不前。

所以,用时间衡量的勤奋,只会压垮孩子。无法在质量上取胜的努力,不值一提。被逼着勤奋的孩子,永远体会不到勤奋的价值,也无法成为一个真正勤奋的人。

“鸡娃”以后才明白: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逼着他勤奋

拒绝低效勤奋,激发热情、高效利用时间才是真理

家长要意识到一点:拉得太紧的弦终究会断,用力过猛的教育终究会失败。低质量的勤奋,比懒惰还可怕。压榨孩子的时间,逼迫孩子勤奋,不但会消耗孩子大脑的能量和生命的活力,还会让孩子内心排斥,出现懒惰、厌学等消极心理。

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,家长长期逼迫,会给孩子一种“我不行、我没用”的心理暗示,导致孩子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,降低自我价值感。

所以,家长不要步步紧逼,毁掉孩子的前途,让孩子的勤奋付之东流,而是要点燃孩子内心的火,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,才能修成正果。

“鸡娃”以后才明白: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逼着他勤奋

可是,孩子不愿意,就不让他学习了吗?孩子不高兴,就不报辅导班了吗?当然不是,我们要抛弃的不是学习本身,而是不合理的学习方式。比如,制定更加合理的学习计划,劳逸结合,循序渐进,将速度放缓,将任务分解,增加更多的趣味性,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,见效总比逼迫好。当孩子领悟到学习的好处,有了小小的成就感,就会更加有动力向前。不用家长追着赶着,也会自发努力地逐光。

另外,还要提高效率,让孩子成为“时间管理大师”。

学霸之所以是学霸,不在于他们学习的时间有多长,而在于他们的学习效率有多高。上学的时候,班上总是有“两大怪人”。“怪人一”每天起得比鸡早,睡得比狗晚,上课聚精会神,笔迹密密麻麻,看起来很努力,成绩却不怎么样。“怪人二”别人上课他睡觉,别人学习他打闹,浑身上下散发着“差生”的气质,考试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。区别在哪?我认为与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关系。当然,我不是鼓励孩子不好好学习,而是要学会利用时间,提高效率。

“鸡娃”以后才明白: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逼着他勤奋

韩国一部教育纪录片《学习的背叛》中,一个叫叶媛的女孩子,为了考上心仪的大学,把时间利用到了极致,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,甚至规定了自己上厕所和吃饭的时间。但是,当第一次大考的结果出来,看到自己几乎垫底的名次后,她觉得自己被勤奋背叛了。同时也明白了,低效率的学习对提升成绩作用不大,而且还使自己陷入了无限消耗精力的死循环。

所以,家长也不要觉得,只要孩子够勤奋,每天花大量时间在学习上,就能取得好成绩。优秀的孩子,赢在了时间管理上。学习就是一场马拉松,一开始就加快速度拼命往前跑,还没到半路就无法续航了。相反,保持体力,匀速前进,才能跑到终点。

“鸡娃”以后才明白: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逼着他勤奋

“鸡娃”以后才明白: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逼着他勤奋

写在最后:

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教育焦虑泛滥的时代,鸡娃的家长越来越多。然而,逼迫孩子勤奋,并不是成功的唯一出路,反而可能适得其反。人生的路很长,作为家长,我们不可能一直催着孩子往前,只有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,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创造未来,才是正确的做法。


参考资料

标签: